在當今互聯網時代,商品同質化現象嚴重,想要消費者為之買單,則除了產品令人“心水”外,價格還要“很感人”。簡而言之,則是“性價比”一定要高。
說起性價比,則不得不提小米。從成立到香港上市,短短九年內,小米除了在智能手機領域玩得風生水起外,得益于強大的品牌效應以及生態鏈公司的專門技術,在智能家居領域,也屢屢被稱為“爆品收割機”。
那么,小米屢出爆品的背后,能提煉出怎樣的產品邏輯呢?
或許從“爆品研發”金三角法則:痛點法則、尖叫點法則、爆點法則中,我們能略知一二......
一、痛點法則:找到用戶一級痛點
簡單來說,痛點是指大多數國民最痛的需求點。而找到用戶痛點,則是做爆品的基礎。
在小米生態鏈中,一百萬銷量、十億營收的單型號產品,才能被稱之為“爆品”。
比如,智米生產的小米空氣凈化器,年銷300萬臺;小米小愛音箱系列產品從2017年7月上市以來,不到兩年的時間里累計銷量已突破1000萬臺。此外,小米移動電源、小米手環、小米插線板,乃至小米的簽字筆,每款單品,出臺即為爆品。
從這些產品中,不難發現,相比同等配置產品,價格低實屬小米的共性。而從人性的弱點之一——“貪”中,我們或許可以看出一點蛛絲馬跡。
以小米手機為例,小米手機1定價1999元,同期同等配置手機競品4000元以上,絕對的高性價比,而這剛好和“貪”的理念相吻合。
此外,在挖掘用戶痛點時,小米更為偏向“實戰型”。拿小米耳機舉例。
如雷軍而言:“用耳機的人就明白耳機第一個痛點是什么?就是耳機線拿出來纏成一團,無論是什么漂亮的耳機,在口袋里都臟兮兮的,拿出來以后那個耳機線得理半天,我說的是實話吧,只要用耳機的人就一定有這個問題,是因為我用。”
為解決耳機線打結問題,小米耳機采用尼龍線,不單保證了耳機的高音質,也解決了線打結的難題。此外,對于用戶來講,第二個痛點是耳機線在口袋里一團。故此,小米采用橡膠的繞線器,而且繞得很優雅。
除此之外,從技術層面來說,大數據分析找尋痛點無疑是一良策,通過用戶行為數據分析可找到產品中的問題及解決方案。
二、尖叫點法則:讓產品超越預期
痛點法則講的是用戶思維,如何深度理解、洞察、挖掘用戶。找到痛點遠遠不夠,要把這種痛點變成產品的尖叫點,這便是尖叫點法則。
那么,什么叫做產品的尖叫呢?
直白而言,就是要有口碑。對于企業來講,在產品推廣早期,在沒有任何廣告的情況下,實現產品從0到10000的冷啟動,用戶的口碑無疑是一種最優方式。
好產品自帶風水。要知道在傳統的“流量光明森林”里,產品很重要,但是有沒有口碑指數并不是生死關鍵。但在互聯網的“流量黑暗森林”里,產品的口碑指數則是生死關鍵。
在對小米模式的總結上,雷軍曾言:“產品是1,營銷是0”。于雷軍而言,如若把一切中間環節被砍掉,只有產品夠“尖叫”,你才有放大10倍、100倍的威力。如果產品不夠“尖叫”,光靠營銷放大,是很難持續的。
那么,如何在互聯網時代制造尖叫?答案在這三點:
1、流量產品
流量產品的王道就是低價,甚至是免費。對于互聯網公司來說,做流量產品最常干的一招就是免費,或者補貼。
比如小米移動電源,10400毫安才賣69元;小米插線板也是超高性價比,只賣49元。
2、打造產品口碑
口碑的核心是超預期的,而小米成功的核心法則在于提倡把口碑營銷用到極致!
在構造爆品的過程中,無論是對用戶痛點精準找尋,還是對流量產品的打造,亦或是顛覆性的營銷風暴,倘若沒有“產品+服務”這一黃金拍檔的助力,一切都是空中樓閣。
而這剛好和小米獨特的口碑營銷鐵三角:好產品是口碑的發動機;社會化媒體是口碑傳播的加速器;用戶關系是口碑的關系鏈。小米用戶關系的指導思想,便和用戶做朋友的理念不謀而合。
在產品戰略制定上,小米秉承:只做一個,做到第一!如小米手機,小米音箱,小米手環,小米電視等都做到了行業的前列。
3、快速迭代
快速迭代,就是不斷地根據用戶反饋,決定后面產品發展方向。
如小米初期靠100個鐵桿粉絲持續對產品提出改進意見,并逐步擴大粉絲數量。
從長遠看,持續走產品智能化之路,并利用手機集合資源,緊跟萬物互聯的趨勢,正是小米不斷布局的未來新邊界。
三、爆點法則:用互聯網引爆營銷
在這里,爆品法則主要用互聯網社交媒體的途徑,快速將產品推向市場的營銷方式。
不難發現,對于多數制造爆品的企業來說,大多能從別人關注不到的地方發現引爆市場的機會。而其中的爆點制造秘籍也并非無章可循,歸納總結,主要幾下幾點:
首先,關鍵性的人物通常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。
區別于商業領域中,最常見的當紅的明星或社交平臺上的“大V”等,小米將目標鎖定為“手機發燒友”。
這歸結于手機領域的大多發燒友用戶,不僅具有足夠的號召力,也更有發言權。此外,手機用戶習慣就手機配置、零部件組成等方面的問題向發燒友咨詢,發燒友給出的答案往往會對提問者產生導向性的影響。
小米正是抓住這一群體的特性,不遺余力通過發燒友推廣小米手機。發燒友的推薦,再加上小米手機的高性價比,最終促成了小米手機的大范圍應用。
其次,在信息大爆炸的社會,消費者的生活圈被海量信息所覆蓋。小米深知,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,則需確保內容本身能夠吸引消費者的注意;另一方面,還要調動消費者參與的積極性。
為此,小米在線下開展“爆米花”活動。目的就是和大家一起玩,為用戶提供展示自己和認識新朋友的舞臺。
而線上活動則是以策劃有趣好玩的活動為主。如小米曾舉行一場——我是手機控的活動。用戶可以通過活動界面,選擇自己用過的手機品牌,曬出自己的手機編年體。活動系統會自動的算出用戶的機齡、換機頻率、購機支出、稱號等。
這場活動讓上百萬用戶參與其中,大大增強用戶粘性及品牌好感度。此外,小米曾多次舉辦轉發微博獲贈手機的活動,這不但讓小米微博的轉發量迅速飆升,同樣也提升了消費者的參與熱情。
關于營銷,有人說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市場敏銳感,這么說不無道理。但若摸透其中的引爆點法則,則更易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。
當下,爆品正成為這個時代的商業法則,當企業面對的生死抉擇時,爆品是企業重構建重要的“突破口”。
如爆品戰略專家金錯刀所言:“在這種無盡黑暗中,只有爆品才能綻放一朵煙花,被更多的用戶看到。幾朵小煙火都不行,都會很快被黑暗吞噬。”
要想成功,先要有做出爆品,引爆市場的產品和策略。溫水你哪怕燒到99°C,也不一定有用。只有沸騰之后,才能不斷賦予成功以力量。